一群奴才才会千方百计的维护着主子的面子,而不是帮主子摆脱眼下的难关。
摇摇头,玄烨长叹道。
“他们心里知道,可却没有谁出这句话,于他们而言,也就是奉诚主子罢了,这忠言逆耳啊!”
他的话说得十分亲切,可也说得十分动情,甚至言词诚恳非常。大有一副到现在才认出忠臣的模样。
“朕这两年没用你,你有怨言也是对的!”
王化行连忙叩头说道。
“臣不敢!”
这个时候当然只能这么说,要不然的话岂不就是在说皇上是有眼无珠,不识忠良?
“算了,错已铸成,即便是朕现在重新重用你,又有什么用,大局难返了。这件事,朕失算太多,朕只想着中兴大清,却不曾想于明国来说,只要朕在,爱新觉罗家的大清,就是他们的心腹之患,他们是绝不会允许我们在那的,就像当年朱洪武灭北元,咱们剿永历一样,大家都知道,不能给对手喘息之机,只要朕在,我大清对明国就是威胁。兴乾皇帝一代贤君,又岂会看不到?这些年对我大清穷追到底,不把咱们大清国灭了,不把朕杀了,他就不能安卧中都,这……”
斩草除根,以绝后患。当年大清国对永历就是如此。为的是什么?为的正是大清国能够千秋万代的坐稳江山,为的是不给子孙后代留隐患。
现在在明国的眼里,大清国也就是那个隐患。他们不杀尽爱新觉罗家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。
站起身来,玄烨在屋内走了两步,然后长叹道。
“所以,只要朕在一天,朝廷在一天,明国就会穷追不舍的,朕说的对吗?”
其实对于这一切,从书中看到元朝的下场。玄烨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将来,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的下场。不管不甘心,但是即便是在不甘心,又能怎么样呢?
现在大清国已经到了眼下这种地步,即便是在争,又能争出一个什么所以然。
跪在皇上面前,王化行叩着头颤声答道。
“臣无能,臣无能,让皇帝忧心如此,臣实在是罪该万死,万死。”
这个时候除了叩头认罪之外,就不能说其它的话了。再说话恐怕是要掉脑袋的。所以也就只能跪在这里唯唯诺诺的磕头认罪了。
“其实,黄金家族败了,但是蒙古人还是在的,后来的土木堡之变,不是让大明丢尽了脸面?再后来达延中兴,其实,蒙古还是有机会再崛起的,只是……”
说出这番话的时候,玄烨并不仅仅只是想到了蒙古人,他同样想到了那个逃到印度的蒙古人,他们当年是何等的仓皇,但是现在却几乎占领了整个印度。国土之辽阔甚至不逊于大明。
既然他们可以,为什么大清国就不可以呢?
在大清国的实力可是远远超过当年那群形同乞丐的蒙古人。
当然并不是没有区别的,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大清国的身后有一个不死不休的敌人。
对于大明来说,只要他爱新觉罗玄烨。还活在世上一天。他们就绝对不会放过大清。只要大清的朝廷还在,他们就会继续追击下去,哪怕是天涯海角都不会停下来。
而这一切正是那些史书给他的提示,也正因如此,他才会做出那个决定。
沉默片刻,已经打定了主意的玄烨说道。
“只要有人在,总有机会再崛起,可如果没有人,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,就像哈萨克、布哈拉,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了!”
人才是最关键的,也正因如此,他才会把前方的部队撤下来,就是为了保住人。只要大清国还有人就还有那么几分恢复当年的希望。要是把人都丢在了这里,到时候大清国就会像这里的布哈拉人一样。彻底的从这个世上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