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在室内进行一些热身准备工作;
然后,
在开球前30至40分钟进入球场,做折返跑、拉筋等热身动作;
紧接着,
由投手教练助教陪练,进行传球热身。
传球从近身短传开始,由近及远逐渐拉开距离,待拉至最长距离时,投手再一步步缩短距离,最后完成传球热身。
最后一步,
进入牛棚,由投手与当天比赛的主战捕手进行投球练习。
牛棚热身也会细分,一开始是捕手站着,与投手进行不发力、不使用投球姿势的平传练习;
然后是踏板正式练习,先操练10来颗快速球,然后进行投手擅长的滑球或曲球等变化球练习,投手教练则在一旁程监督。
只有当投手教练和捕手一致认为投手热身充分后才会结束热身,让投手进行出赛前的最后休息。
热身时间因人而异,快的30颗热身球搞定,慢的
有些来自日本的投手,操练100颗热身球是常态,手臂之耐操程度震尿无数拉美投手。
要知道,
大联盟先发投手通常一场比赛下来,投球数大约是100颗,如果是新鸟或刚刚恢复上阵的,还要酌情减量10多颗。
热身的时候,你就“咣咣咣”搞上100颗,真的
是不是很牛掰?
这其实也是美职棒与日本甲子园的理念不同,或者说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异。
比赛时间临近,
球场大屏幕显示出两队先发阵容,主持人通过广播开始介绍双方球员
当介绍到历斌时,
聚集在球场一块不大区域里的500多蓝鸟球迷纷纷鼓掌欢呼。
人群中,
丽莎穿戴着刚刚在体育场商店购买的蓝鸟球衣球帽兴奋高呼,“斌,加油,iloveu!”
比赛时间到。
红雀队员慢跑进入球场,奔赴各自位置。
红雀先发投手克里斯佩里走向投手丘。
蓝鸟球员区,
历斌拎着球棒望着佩里,脑海光屏显示出一行行信息
“24岁,身高188米,左投右打,2012大联盟选秀第17轮被红雀选中,2013赛季出战13次4胜投4败投,防御率318;2014赛季初a级联赛出场28次4胜投,防御率220;季中转入高阶a联赛,出战6场无胜投、无败投。”
防御率是用来衡量投手比赛表现的重要参考指标,虽然今天有意见认为其存在不公正的因素,有失偏颇,但还是经常被使用。
譬如,
先发投手在垒包上有人的时候被换下场,这时候救援投手登板,当然只有两种情况存在灭火成功;提油放火。
灭火成功当然皆大欢喜。
提油放火呢?
没啥事!
垒上跑者返回本垒所丢失的分数,算在此时已经在场下围观的先发投手头上。
真是让后者欲哭无泪
通常来说,
防御率越低越好,越低就说明投手在比赛中丢分越少。
如果为防御率为0,则说明投手在比赛中0失分。
先发投手与中继投手、终结者的防御率又有较大区别。
先发投手比赛中通常出战6局起步,防御率达到20以内就是绝对的球队王牌先发,3~4都算是合格的先发投手。
但后两者通常短局高频率出战,比赛中经常只登板投1局,一旦丢分防御率便高得可怕,所以防御率高一些就很正常了。
言归正传。
“不错的战绩,看来这个投手不弱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