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(1 / 2)

穆家和陶家的财产不少,但铺子关得只剩下一间,且生意也惨淡,再加上蝗虫灾害,农民收成惨淡,租金收不齐,又要养几十个仆人,每日花钱如流水,进账却只是微薄。

就在这时,陆良童回来了,他从小聪慧好学,连京城各色官员都知晓陆家有一神童学识过人。

按照这情形,中举人只是早晚的事,陆家便让他好好做学问,将来早日当官能够帮衬家族。虽是过继的,且还是归于不得宠的爹名下,但因他争气,陆家家主倒是很欣赏,吃穿从未缺少,还允诺他四处求学。

此次他本是要去拜一学者门下,特地绕路从吉祥镇走,也早就写了信回来告知。

穆梳回信时,告知来时应该低调行事,所以吉祥镇百姓都不知道,有一天镇里进了儒雅小公子是京城名门陆家家主跟前的红人。

家中大小事,穆梳都写信与陆良童说了,便是改嫁之事也没有隐瞒的。

陆良童进家门后,先沐浴更衣,才到祖爷牌位前祭拜,一想到当时未能赶回来,便是涕泪连连。

一听陶叔不在,且是去打仗去了,他大惊,以为是有什么不得以的隐情,若是如此,他可用手上的关系,速速将人救回。

穆梳是晓得丈夫为何执意去了战场,她知若是阻止,那么丈夫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,她也知那份执着自卑也有自己犯下的错,便只让养子放宽心。

看着家中没男子撑家,陆良童夜不能寐,次日将随行人员找来,让人回京说一下,他要留在吉祥镇。

随从还未出门就被穆梳打了个正着,她将陆良童找来,正襟危坐,也不说话。

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犯错时的场景,陆良童总记得只要自己做错了,娘亲就会虎着脸不说话,直到认错为止,他只好又将随行人员喊了回来。

他住了几日,便被催促着上路,穆夫人单独叫到一旁,塞了一叠银票,硬是要他收着。

等他回到屋内,又在包裹里找到一叠,知晓必定是娘亲放的。

离家那天,他又给养母和祖母磕了头,行了大礼,这才离去。

陆良童带了些京城的芘拔酒给陶先礼,穆梳喝了几口,发现口味偏辣,但下肚后通体舒畅,又知这酒拿干姜胡椒等便可做得,这些在吉祥镇都算不得什么贵重的物品,便让下人去找了些,抽口便试着做了一壶。

这芘拔酒也不复杂,取干姜胡椒捣成粉末,再将安石榴榨汁与粉末混合着倒入春酒中,做好之后给下人喝了,无不说好的,更有头晕脑胀者,喝了一杯下肚后,出了一身的汗,隔天通体舒畅。

穆梳可不单单为了做酒打发日子,这芘拔酒原材料便宜,做出来的酒虽比不上好酒,但比那些参水或者杂质颇多的劣质酒可好得太多,现做现喝,不需要酿制又省去了一笔时间,若是花上三个铜板去喝一壶参水,杂质颇多的劣质酒,倒不如花上两个铜板去喝一壶能强身健体的芘拔酒,且这酒在京城普通百姓也喝得起,但在吉祥镇却未曾有酒贩子出售,此生意自然是做得。

不久后,她就关掉了当铺,百姓都道这穆家终于将最后一个铺子给弄倒了,结果没过多久,一家新的酒铺又出现在街头。

酒铺里的跑堂便从穆家和陶家的仆人里选便可,家中婢女可去酿酒,不仅不算白养活这么一大家子,反而让人人都有事可做,

这酒没多长时间便子吉祥镇传开来,就是那些员外老爷,听闻人人都在说这酒味道好,也耐不住好奇让人去打上一壶。

可去的小厮都是空手而归,道那酒铺不外卖酒哩。

刚开头,员外们都以为是这穆梳记恨上了,故意不卖,但看久了,知晓还真是谁去了都不给外带,要想喝,只要亲自去一遭。

酒铺一楼位置多得很,因不许外带,